时代楷模与身边榜样>>
材料科学专家--陈创天院士
添加时间:2020-04-24 12:59:36  

陈创天,著名材料科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9月,陈创天首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国际激光界的关注。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等奖项。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名字,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听过,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不仅知道他,还咬牙切齿地念着他的名字,因为一项关键的核心技术,被他死死地“锁了”15年。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陈创天始终坚信着中华民族“必有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不断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践行着信念。

出于对学问的兴趣,他投身于物理,如愿以偿考入北大物理系,并确定了毕生的追求“成为中国科学事业的栋梁,为中国科学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奋斗一生。 这世界上有多少种物质,就有多少种材料,陈创天要做的,就是从数以万计的材料中,挑出能够为人类服务的几种。当时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激光的波长不可能小于200纳米。然而在1990年的时候,陈创天的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KBBF的晶体,由它产生的激光波长最短184.7纳米,又是经过6年多艰难的实验,他们成功地合成了KBBF晶体,深紫外时代自此开启,这种晶体一面市就在国际上震动。芯片光刻技术、超导测量等前沿科技的核心部件都是KBBF,KBBF一时间成了抢手货,有时候一小块就高达几万美元!中国人很慷慨,从不介意向外国出售KBBF晶体,然而西方却高科技产品技术封锁,不仅如此,有些国家还将中国的KBBF视为战略物资,用于军事用途。2009年,中国禁售KBBF晶体,一向高傲的外国人慌了。《自然》杂志甚至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的文章大吐苦水。有人找陈创天以高价买KBBF,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不卖”。外国人希望用极高的薪水聘用陈创天,结果答复也很简单:“不去”。

陈老的生活并不算富裕,然而他为了喜爱的科学,却“大手大脚”。他曾经去北大医院看病,偶然看见临床医学生宣誓从医的场景,就萌生捐资帮助医生成长的念头,他委托妻子俞琳华将二人的毕生积蓄100万元捐给医院用于神经科学研究。

这位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直到暮年仍旧心系祖国的科学事业,只求默默无闻贡献,不求身后功与名,我有国士,天下无双。他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全球视野

陈创天院士虽然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小村子里,但是在家庭氛围不断地熏陶以及自身努力下,他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这为他日后的研究和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开阔了视野,促使他拥有了一种全局观和大局意识。早在1968年,在别人还对光学一头雾水的时候。陈创天院士就提出了国际上著名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并开始做紫外光谱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院士曾总结过他认为自己可以成功的几点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在于坚持不懈,不急于求成。不贪图眼前的小成绩,而是切实的想要把中华改造,为祖国的材料事业添砖加瓦。所以这么些年来,他对于晶体材料的研究从未间断,一直延续下来,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

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一名科学家而言,空有理论而没有实验的支撑,是不足以真正研究透彻一件事物的。陈创天在一次回访母校中,回想起了自己在物质结构研究所里的日子,他说:“达到科学研究的高峰,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用实验说话。”对于材料学科,进行实验乃兵家常事,但能在枯燥的实验生活中坚持几年,几十年,并且出色的完成各种科研任务,试想,除了陈创天院士,还有几人?1974年,在卢嘉锡院士的带领下,陈创天所在的物质结构研究所冒险召开全国晶体生长学术会议,会上有人提出:当时所有的晶体材料都是从贝尔那样的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我们行吗?1977年陈创天被任命为探索组组长,一个个黑夜吞噬了白日,一个个实验结果被画上失败的句号,终于1979年,陈创天带领团队在这场与耐心和能力的比拼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十年磨一剑,陈老的每一项科研成果又何尝不是?用双手丈量岁月,用实践彰显能力,这是陈老的情怀,也应是每一位天大学生的情怀。

长达半世纪的科研生涯中,尽管遇到种种困难,陈创天院士从来没有改变过不断求索的科研之心,长达半世纪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生涯中,他淡泊名利、锐意进取、严谨治学。他用他的努力,为无数材料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中国的材料学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